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(何处惹尘埃的意思)

摘要 大家好,小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,何处惹尘埃的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1、意思

大家好,小秋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。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,何处惹尘埃的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意思是:本来就是虚无,没有一物,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?出处:惠能《菩提偈》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

2、佛性常清净,何处有尘埃!身是菩提树,心为明镜台。

3、明镜本清净,何处染尘埃!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

4、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!菩提只向心觅,何劳向外求玄?听说依此修行,西方只在目前!白话翻译:菩提原本就没有树,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。

5、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,哪里会有什么尘埃?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,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。

6、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,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?菩提原本就没有树,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。

7、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,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?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,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?以此进行修行自身,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!扩展资料:故事《龙棘子的传说》作者--苦痕神鸟没有出现,倒是遇上了一位老僧,老僧年逾古稀,慈眉善目,矍铄有神,身着褐色衲衣,肩挎布袋,脚踏芒鞋,走起路来身轻如燕,双方惊疑之间,还是老僧先说话了。

8、“阿弥陀佛,能否看一看施主的念珠?”“我不懂佛,自己串的,只是用来辟邪。

9、”“佛懂你,施主戴的念珠,似曾相识,传说中记载是一种名贵的树生长的,老衲为找这样的菩提子,寻遍天下没有找到,却在龙山里遇到了,这是难得的机缘,能否告诉老衲是什么树木?”“这树满山都是,就是那种棘子果啊。

10、”卢能顺手指向最近的一棵。

11、“老衲都尝过了,形状、纹路都不对,请施主帮我摘点。

12、”“这个我也找不到。

13、”“敢问施主的是从哪棵树上摘得?”“说来话长…….”卢能把如何遇凤、如何尝果之事,一一道来。

14、说完摘下串珠,递给老僧。

15、老僧接过串珠,仔细的端详一番,顺手盘了起来,叹道:“阿弥陀佛,自礼空王,终开法悟。

16、佛人居佛地,佛地佛人居,因无所住而生其心。

17、此乃神来法器,真正的东方菩提子念珠。

18、”“草民不解,还望示下。

19、”老僧还了念珠,摘下布袋,席地而坐,说道:“施主请坐。

20、老衲以为智慧果必长在智慧树上,菩提子必有菩提树,始终悟不出道来,而看到这龙山棘子,听了你的遇凤尝果,如醍醐灌顶,菩提莫问出处,智慧在于顿悟。

21、”“大师的意思是菩提本无树,下下人也有上上智。

22、请问大师,神鸟说的开心性,惠者自能,又是何意?”老僧一听,此人出语不凡,心里先是惊异!随后说道:“这个,老衲只能说是禅意了,惠者大彻也,可以教化,可以度人,可以识人。

23、能者大悟也,只能心领,可以度己,可以识己。

24、”“神鸟的意思是…让心进入佛境。

25、”意思是:一个人心中没有什么可以牵挂,没有什么欲求,尘世间又有什么可以值得烦恼的呢?出处: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!——《菩提偈》——唐-惠能原文: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

26、佛性常清净,何处有尘埃!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。

27、明镜本清净,何处染尘埃!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

28、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!菩提只向心觅,何劳向外求玄?听说依此修行,西方只在目前!译文:原本就没有菩提树,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。

29、只要性空,哪会有什么尘埃!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,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。

30、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,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!原本就没有菩提树,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。

31、本来就是四大皆空,到哪里染上尘埃!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,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机?以此进行修行自身,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!扩展资料:赏析“本来无一物”是说本来什么都没有,也没有一个样子,也没有一个图,或一个形象,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。

32、“何处惹尘埃”是说既然什么都没有,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?根本就无所住了。

33、这首偈颂主要是从“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”而出,要没有一切执著,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:“一切众生,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。

34、”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著。

35、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菩提偈是告诉修行者不要使自己对佛法信念有所动摇。

36、佛对我说:你的心上有尘。

37、我用力地擦拭。

38、(指心中有尘世杂念)佛说:你错了,尘是擦不掉的。

39、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。

40、(尘世杂念如何能用力擦除呢?)佛又说:你又错了,尘本非尘,何来有尘。

41、(这句最重要便是佛指导的语言,心中的杂念并不是将心抛弃就可以祛除的,尘世杂念本来就是不存在的,那你心中又如何来的杂念呢?这说明叫他区分尘世及佛法的界限,只有认识到了“尘本非尘”才能作到“何来有尘”这尘是一种意念是一种扰乱人心的观念,只有看破红尘才能真正抛弃杂念做到心中清静,做到心中无尘看清自我之真心,看破世间万物虚像)只要我们心中无欲无求,又怎么可能惹上是非呢?放空心情 放好心态 就不会被烦心事所左右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